close

image


過去東協高度重視增強自身的總體經濟實力,除了致力建設東協自由貿易區以外,還在2002年的東盟首腦會議上達成了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EC)的共識,同意加緊在2015年建成東協經濟共同體,比原定時間提前5 年(原定於2020年建成),並在2018年11月12日在新加坡簽署電子商務協議。

東盟會員國有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10個國家,總面積約45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54億,其觀察員國為巴布亞新幾內亞。

而泰國和鄰近東協國家在內的東南亞國家聯盟將形成一個單一的市場和生產基地,如同歐洲的歐盟,使各種生產和貿易要素能在東協內自由流動,包括產品、服務、投資、資金,技能勞工。

由10個國家組成的東盟經濟共同體將使東盟未來擁有比其他地區性經濟體更為顯著的經濟優勢。 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市場規模擴大、購買力增強和源自於東盟所簽訂的各種自由貿易協議的優惠權益,包括東盟自由貿易協議⋯⋯、東盟與貿易夥伴國尤其是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議(中國-東盟10+1)和東盟經濟共同體10+3或10+6的優惠,將吸引各國轉向更加重視東盟市場,特別是在投資方面,將有更多的生產基地遷移至東盟。

同時,此前跨國大型公司需在進行市場營銷的各個國家分別設立公司,但東盟經濟共同體建成後,則可依據業務性質將不同部門分設在不同國家,如將生產基地設在越南,將市場營銷部設在泰國,將財務會計部設在新加坡。 歐美和日本的跨國公司將向東盟出口銷售更多產品,利用東盟市場提高銷售和利潤,以彌補將趨向持續疲弱不振的歐洲、美國和日本市場的銷售。

為應對歐洲國家因存在巨額公共債務而今後將向公司和個人徵收更多的稅金局勢,許多跨國公司也將加大對東盟投資。 其中中美貿易戰爭激烈,許多國際企業原先工廠、基地設立於中國,都漸漸遷向東協國家,如越南、泰國等,使得該國國家GDP也持續上增。
 
當然在東盟各國經營的國營企業和跨國公司也可加大在東盟的投資,以便靈活的尋找原料供應和銷售產品的市場。 勞動力市場的自由開放將使勞工能輕易地遷移到其他鄰近國家工作,即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又能減少各成員國缺乏勞工的問題。

東盟經濟共同體最終將成為東盟經濟共同體+3的經濟體,東盟經濟與中國經濟的聯繫度將更加緊密。 而今年2020年初以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貿合作逆勢增長。今年1月至8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達到4165.5億美元,東盟歷史性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今年是中國-東盟自貿區建立10周年,10年來有效推動了區域內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與東盟進入了經貿合作的黃金時期,雙邊貿易額從2010年的2928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6415億美元。截至2019年底,雙向投資額達到了2230億美元,總體結構趨於平穩。中方在東盟設立了2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自由貿易區之一。
 
arrow
arrow

    移居泰國的坦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